近年来,顾山镇赤岸村坚持党建引领,充分发挥“统战+”合力,深挖统战资源,创新工作举措,实现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相互促进,打造“人文赤岸”特色乡村品牌,全力绘就“布局形态美、富民生活美、绿色产业美、生态宜居美、乡风和谐美”的“五美”赤岸新画卷。江苏省文明村、江苏省生态村、江苏省传统村落、无锡市最美村庄、无锡市特色田园乡村等荣誉见证了赤岸乡村振兴的“加速度”。 聚力阵地建设,打造“红石榴”协作平台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,大力挖掘统战资源,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下的统战工作摆在乡村振兴核心位置。深入挖掘赤岸村红色历史及人文底蕴,结合当前发展成效,打造集村史馆、听鹂小筑、得月书斋、如一草堂、赤岸农耕文化馆为一体的红石榴研学路线。依托各类阵地,定期开展书香阅读、“巾帼之花美丽绽放”妇女节活动、“包棕子,迎端午”“迎中秋,民族团结一家亲”“团团圆圆年夜饭”等民族团结主题活动。全力打造“赤岸红石榴家园”,大力营造关心和服务各族村民、促进民族团结共融的氛围。持续融入统战元素,打响“人文赤岸•石榴红”特色乡村品牌,让红石榴力量在乡村振兴中持续发力。 聚力产业富民,增强“红石榴”发展动能 按照“党建引领、统战协作、抱团振兴”的思路,积极找准民族工作与产业发展的结合点、驱动点。采取“党总支+合作社+各族群众”的形式,成立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,整合全村300余亩耕地,以“红石榴家园”为纽带,凝聚各民族群众93户加入合作社,因地制宜发展软枣猕猴桃、龙栖湾大樱桃、黄金小玉米、旅游观光农业、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。同时,持续优化41个村民小组1300多户农户土地流转收益分配,完成“赤岸大米”粮食种植25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,形成了“田块成方、水渠相连、道路相通”三位一体生态格局,既增强了村级经济造血功能,又把风景变“钱景”,全面激发产业振兴“新活力”。 聚力网格服务,推动“红石榴”协同治理 赤岸村始终把党建、统战与村务相融共促。试点开展“红石榴”网格党支部工作,整合原有农村党支部,按照网格设置划分为3个网格党支部,下设15个微网格,织密网格体系,做到全覆盖、全领域、无死角。积极吸纳各族村民担任微网格联络员、志愿者,促进各族群众交流,营造睦邻友好的良好氛围。微网格员采取上门走访、分类处理、反馈交流、定期总结四类工作方法,完善网格中民情收集、问题分析、分类处置、结果反馈、民主评议等五项机制,形成管理与服务的工作闭环,实现全年365天为民服务不间断,有效形成“人在网中走,事在格中办”的“红石榴”基层治理新格局。 聚力文明宜居,建设“红石榴”美丽乡村 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口,推进民族团结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融合提升。建设生态驳岸1000多米,立面出新12万平方米,美化城隍浜河景观绿道,连片改造荒废土墩、荷花池、藕园,建设亲水平台、微景观,全力修缮恢复赤岸老街风貌。主动推动各族村民、企业家、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,有效增加人力、资金投入,助力赤岸“颜值”刷新。邀请各族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风活动,弘扬了“家风正,民风纯”的中华美德。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,持续宣传学习村规民约,培育健康文明生活新风尚,共建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。 下一步,赤岸村将充分发挥“红石榴”协作优势,坚持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,带领辖区各族群众大力弘扬“四敢”精神,凝聚共识,汇聚合力,展现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新作为,开创乡村振兴发展新局面。 (顾山镇) |
【 打印】 【 关闭】 |